• 青春献西部 共筑新辉煌

    在位于重庆市高新区的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里,27岁的王云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数据加密算法。他来自山西省太原市,是香港科技大学硕士,2024年毕业后,果断放弃了沿海城市的高薪职位,选择来到重庆追逐自己的梦想。他的这一选择,正是当下众多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、投身西部建设的生动写照。 [详细]

  • 青春归巢筑梦乡野——记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“00后”西部计划志愿者

    在青藏高原东麓的褶皱里,在湟水河畔的村落间,一群“00后”青年正以最炽热的方式重新定义“故乡”。 [详细]

  • 李梅:青春扎根热土 担当书写芳华

    “正是党的关心关爱,扶贫干部们真心实意的帮助,让我得以完成学业,家庭摆脱贫困,我必将做温暖的传递者,温暖和帮助更多的人。”这是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选调生李梅入党志愿书上的铮铮誓言。[详细]

  • 筑巢西部引凤来

    我国西部地区的面积占到全国将近四分之三,人口却只有全国四分之一多一点儿。过去,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比较慢,不仅去西部发展的人才相对比较少,而且西部地区的人才外流还比较严重,“人才东南飞”现象让西部发展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。如今,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、新兴产业的崛起,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“人才东南飞”现象还存在吗?我们来看一看西部地区人才格局有了怎样的变化。[详细]

  • 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杨乐:做好高原生态记录者

    走进位于西藏拉萨的高原生物研究所,副所长杨乐熟稔地用藏语和门卫打着招呼。这个湖南汉子来这里工作已有20余年。“现在,我的家乡就是西藏。”他笑着说。 [详细]

  • 孕育西部大开发新动能的青年力量——对话王斌、孙宝荣、王思洁

    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西部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,基础设施更加完善,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成效明显,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。[详细]

  • 冷门不“冷” 西部可“栖” ——走近在云南边境种稻的青年人

    “不同于计算机、经济、土木工程等热门专业,农学是当时的一大冷门。”这一年7月,云南大学农学院老师黄光福当起了科技小院的基地负责人,他带着这两名新生,从昆明出发,搭乘了火车、汽车、三轮车3种交通工具才到达目的地——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曼拉村民小组——这里海拔1140米,年均气温18℃,年降雨量1200毫米,是研究、栽培多年生稻的理想之地。[详细]

  • 戈壁追寻盐湖梦

    春耕伊始,在祖国西北角的柴达木盆地,粮食的“粮食”钾肥正从盐湖中不断产出,从荒芜戈壁运往沃野良田。 [详细]

  • 西部特色产业“拔节生长”,科技创新助力弯道超车

    从重庆的“未来显示”,到广西的“中华芯”,再到宁夏的“铍”之奥秘……西部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“拔节生长”,实现弯道超车。青年科技工作者扎根西部,用智慧与汗水突破技术壁垒,点亮产业未来。[详细]

  • 搭乘基层服务“专列”,更多青年助力西部高质量发展

    “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,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。 [详细]

  • 青春筑梦新疆棉田——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布局与低碳生产技术创新团队

    [详细]

策划:农业科技报新媒体中心
联系电话:029-87031703   统一投稿邮箱:news@nkb.com.cn


陕ICP备13005735号-1  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  联系电话:029-87031703  www.nkb.com.cn